今年是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8月12日,“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系列展”在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系列展包含“山水行动: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展”“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壁路薪传:中国美术学院敦煌艺术藏品及文献研究展”三大主题展览,通过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的深度结合,展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艺术表达,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不同艺术行动中的实践。
以山水作为世界观
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山水行动: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展”在美术馆一、二层展出。展览呈现以山水影像为主的综合艺术创作,由艺术家高世强带领的山水影像创作集体共同创作,他们自2016年启动“山水行动”计划,并持续至今。
本次展览以“山水宣言”作为序章,分为“诗性共通的语料”“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以有情观无情”三个篇章。《山水宣言》为第一次影像行动所创作,团队行走拍摄跨三省四山:河南云台山、安徽黄山和齐云山、浙江雁荡山,作品应和“天地洪荒”“山河岁月”的愿景,激发山水经验中的形而上玄思和纪念碑性,并重新恢复那种宏阔时空中吞吐大荒、顶天立地的人学。
《山水:富春江作为方法》以黄公望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切入,在富春江两岸采取点式深入的方式细致地行走与拍摄。在这与文本山水、图像山水与现实山水相遭遇的时刻,在学习、体验与创作合一的过程中,山水影像创作集体想要寻找超越人类纪的视角,寻找人在世界中的位置;重新开启世界想象,重新构造人的世界感觉,探问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同性之达成。《山水:如何度过夜晚》以唐诗中的边塞诗作为立意切入点,在自甘肃敦煌至宁夏中卫一线,进行横贯千里的实地考察与拍摄;《山水:海山·南国》旨在通过“托物兴辞”,将中国人特有的山水文化与心性智慧融入区域感知与当代表达。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介绍:“‘山水行动’是中国美术学院发起的一个长期创作、研究的影像计划,其目的是将中国人的山水经验及其背后的世界观,活化在当代,传递给世界。山水影像创作集体将山水作为一门世界观的艺术,在遍及中国各地的山水之间进行了持续数年的影像实践,以多种数字影像技术作为主要媒体,进行当代的山水艺术创作,试图累积山水经验,激活山水精神。”
从“山水行动”走向“美丽中国”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负一楼展出。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自该院成立以来,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为宗旨,构建“调研-分析-教育-实践-协作”五位一体工作体系,推动艺术实践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研究院通过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田野调查,建立国内首个“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案例文献库”,以艺术性、社会性、创新性、示范性与可持续性五大标作为筛选标准,累计了千余个案例入库。
“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展览,以矩阵式呈现2025年的百余个“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案例”,从生态建设、自然守护、乡土共筑、在地发声、文旅融合、文化激活、文艺扎根、城市进化、民生普惠、育见未来的多元视角,将每个实践案例置于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讲故事,以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展品相结合的丰富形式增强感染力,生动体现美丽中国建设的多样性和创造性。研究院将持续探索艺术在生态文明、城乡发展中的系统性价值,致力于构建连接田野与政策、在地实践与全球议题的行动网络。
当天,在美术馆三楼还开幕了文旅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提名项目“壁路薪传:中国美术学院敦煌艺术藏品及文献研究展 ”,该展览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展览根据时间脉络,分为 “砥砺行”“薪火传”“满庭芳”三个部分,以多年来学校师生校友与敦煌艺术的传承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学校藏品及文献积累传统的优势,利用留校作品、档案文件、教学笔记等资源,共展出作品103件,文献90余件,凸显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代表的现当代高等美术教育机构对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和传承故实,阐释现代美术教育中中国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多样路径,彰显文化自信。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兴旺优配-安全配资网站-股票配资知识联系方式-股票安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