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回顾开国将帅之中大部分都是贫苦出身,但他们凭借过人的胆识与卓越的智慧在残酷的战场上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将。
在反“围剿”的战斗中,曾涌现出一个被誉为红军“最牛炊事班”的传奇集体。1933年,他们尚是一群籍籍无名的炊事兵,而到了1955年,班长成了开国中将,更有两名背锅战士被授予上将,书写了不朽的传奇。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他们的光辉事迹。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战斗如火如荼,形势异常严峻。为了保障战士们的饮食,一支临时拼凑的炊事班应运而生。班长带领战士们,在寻找食物的同时,还要与敌人周旋。同年4月,行军途中,炊事班又增添了一名掉队的战友,一名背锅战士的加入,让这支临时组建的炊事班,日后成为了红军中的“最牛炊事班”。
班长陈先瑞,1929年投身革命,年仅15岁便加入了红军队伍。虽初为“红小鬼”,但他机智过人,深得团长肖方的喜爱,被委以勤务兵之职。从此,陈先瑞紧随团长,冲锋陷阵。在一次小规模战斗中,他与几位勤务兵空手俘敌,还缴获了一支步枪。肖方团长慧眼识珠,在他的举荐下,陈先瑞光荣入党。
展开剩余71%陈先瑞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团长慧眼识人才,当手枪团成立时,便派他前往担任班长。原先炊事班的两名背锅战士也随他一同加入手枪团,并肩作战。在组织的精心培养下,陈先瑞迅速成长,1934年已成为223团政治处主任。长征途中,他在庚家河之战中,不仅率部扰乱了敌军阵脚,还冒险救出了重伤的徐海东将军,一战成名。
然而,这仅是陈先瑞辉煌生涯的冰山一角。1935年,他担任74师师长,面对前有险关、后有追兵的绝境,他巧妙运用声东击西之计,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计划。当敌人卷土重来时,他又率领部队翻越海拔3700多米的太白山,成功突围。随后,他集结三路人马,第三次打破了敌人的围攻。
此后,他转战鄂豫陕三省边界25个县,接连打破敌人的三次“围剿”。国民党恼羞成怒,悬赏一万大洋捉拿他。而陈先瑞为了与主力部队会合,大肆宣扬自己的队伍。消息传到陕北时,毛主席才得知后商洛地区还有一支红军队伍,他称赞陈先瑞为红军的“陕南王”。
陈先瑞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建国后陈先瑞被委以重任,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在怀仁堂他见到了当年的两名背锅战士,其中一位就是刘震。
刘震跟随陈先瑞加入手枪团后,随红25军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在战后总结会上,众人纷纷赞美,唯有刘震冷静地指出了战斗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部队加强战术训练。他的见解独到,军长徐海东听后拍案叫绝,称赞他是个有战术眼光的士兵,未来必成大器。
徐海东的预言成真,刘震因那次发言被提拔为连指导员。在随后的战争岁月中,他一步步成长为杰出将领。辽沈战役中,他担任2纵司令,率部突破敌人防线,直逼锦州。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锦州解放。刘震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另一位背锅战士,则是闻名遐迩的韩先楚上将。他早年投身革命,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年仅14岁便担任村农会土地委员。后加入共产党,随红军队伍参加反“围剿”战斗。1934年,他已是红20军224团的副连长。
在一次战斗中,他的队伍被打散。在寻找部队途中,他遇到了炊事班班长陈先瑞,没有透露自己的军职,甘愿成为炊事班的一名背锅战士。
是金子总会发光。当陈先瑞、刘震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时,韩先楚也找到了自己的部队。从长征到陕北时期,他一直担任营长。在解放战争中,韩先楚作战风格灵活、犀利,是敌人望而生畏的“旋风司令”。1949年,他跟随四野大军参加渡江战役,一路打到海南,为解放海南岛立下了汗马功劳。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实乃众望所归。
发布于:河北省兴旺优配-安全配资网站-股票配资知识联系方式-股票安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